在兩個月前的報告“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第四大灣區耀世而出”中,我們詳細解讀粵港澳大灣區的三條投資主線,并構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組合:三大港口(珠海港,鹽田港,深赤灣A),三大地產(格力地產,世榮兆業,香江控股),南山控股,塔牌集團,中集集團,佛山照明,東江環保等。
行情顯示,我們構建的黃金組合與之后構建的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指數漲跌非常接近。我們的黃金組合品種更少,彈性更大,在最初的上漲階段和近期的反彈階段漲幅更大。(注:安信策略大灣區黃金組合建于4月11日,共11只成分股,粵港澳大灣區建于4月13日,目前有25只成分股).
受市場環境和風險偏好大幅變化的影響,4月中到5月份,粵港澳大灣區未獲得市場青睞,但進入6月以來,隨著香港回歸20周年時點臨近,粵港澳大灣區主題也有所反彈,近日大幅跑贏全市場。我們在6月4日的市場周報中率先提示了大灣區的主題投資機會。
我們的大灣區主題黃金組合,在繼續重點關注珠海本地股外增加了對深港融合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關注,將組合更新為3+6+3組合,即三大港口+六大地產+三大公路。其中,地產企業重點關注珠海和深圳公司。
未來時間點把握
關注三個時間節點:
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或于9月定稿,有望年內出臺。港珠澳大橋年底有望全線通車。
其中,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的時點或將迎來多個事件催化:
香港政府或將在6月底將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意見上報發改委。主席或將率代表團抵港,出席回歸慶典,主持就職典禮,并帶來惠港大禮包。港珠澳大橋或于7月1日前后全線貫通。債券通或將于7月正式開通。
2。香港回歸20周年,與粵澳來一次深情擁抱
2.1. 香港的優勢與瓶頸
香港作為亞洲經濟的核心區域,在金融發展,社會制度,地理位置和教育資源等方面有著其他國家和地區無法企及的優勢。與外國城市相比,擁有一國之利,受益于國內的發展,廣闊的市場和國家的政策優惠。與內地城市相比,擁有兩制之便,國際關系和國際聯系是香港的一大優勢。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國內外資金雙向流動的優質管道和平臺,長期扮演者內地和世界的超級聯系人角色。目前香港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占據市場份額的70%,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國際自由港和法律制度保障:據路透社稱,香港連續第23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2017年,香港以89.8分位列第一,在12項評估因素當中,8項高于90分,同時財政健康,貿易自由和金融自由三個方面均獲得全球最高得分。香港的法律制度是另一大特色,香港崇尚法治,廉潔公正,同時憑借對產權的有力保護,也促成了香港經濟的繁榮發展。
區域海陸空交通樞紐:海上優勢,香港位于全球最繁忙的國際航路,憑借獨特的港口與物流優勢,成為亞太航運樞紐。陸地則倚靠中國內地,與珠三角毗鄰,交通便利。空中優勢,香港國際機場依托開放自由港的優勢,大力打造國際海陸空綜合樞紐,根據權威航空服務顧問評估公司Skytrax排名,香港國際機場位列全球十佳飛場第五。
擁有優質的高校資源:香港的8所公立大學在全世界大學排名中非常靠前。在最新的國際高等教育信息機構QS排名中,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5所高校挺進世界前100,分別位列第26,30,46,49,95名。
優惠政策促進經濟騰飛:根據香港的“稅務條例”,香港為促進技術創新,還針對相關領域給予優惠措施:制造業和計算機硬件,軟件行業涉及機器,裝置的資本性支出可以一次性攤銷。商務樓翻新的資本可以加速折舊,即其資本性支出可以在5年內攤銷。購置某些知識產權的資本性支出可以稅前扣除。研發支出的稅前扣除等。
香港也因弊端限制了經濟的繼續發展:
先天資源匱乏的哀愁。由于香港主要由島嶼構成,作為典型的島嶼經濟,缺乏充足的市場空間和生產資源,尤其是在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同時資源缺乏帶來的外部資源依賴以及高企不下的房價均成為鉗制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高成本的憂傷。香港憑借自由經濟制度快速成為亞洲四小龍,人均收入水平也不斷升高。但是由于資源遞減的邊際效應以及剛性的工資水平,導致企業在不斷攀升的用工成本和增速不斷降低的企業利潤水平之間掙扎。
跛腳經濟的桎梏。香港繁盛的三產服務業經濟實際上是一種跛腳經濟,近年來,更是由于上海的崛起而沒落。香港在第一二產業的缺失,不僅造成第三產業發展的高成本,同時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的沖擊。1997年的金融危機已經證實了實體經濟的重要性。
用工荒+消費荒的挫傷。香港的用工荒來源于健全的社保制度,底層居民可以低保而避免勞動,導致中低端行業用工的缺失。與此同時,高端行業尤其是高端金融行業受到全球經濟下行的挫傷,高端從業者人群比例減少,導致香港本土消費不景氣。
2.2. 香港回歸周年慶的紅包預期
自香港回歸以來,為促進香港經濟發展,中央不斷頒布惠港政策,從2003年的“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頒布后,后續補充條款的設立,以及中央惠港36條,香港回歸15周年的政策大禮包以及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的粵港專章等,均是中央對香港的優惠政策支持。我們認為在當前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中央同樣會帶來惠港大禮包,促進粵港澳融合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構思或許成為大禮包的重要組成部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