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是繼《京都議定書》后,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第二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美國總統特朗普1日宣布,美國將退出這一協定,招致國際社會強烈反彈。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宣布退出這一協定,將直接削弱全球應對氣候變暖的力度,增加今后世界擁抱綠色經濟的不確定性。不過,從目前各方積極而堅定的表態看,美國這一決定難以逆轉《巴黎協定》的未來進程。
美國氣候政策變臉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本次退出《巴黎協定》可以實現眾多政治目標,比如,進一步完成所謂“去奧巴馬化”的目標,回饋代表能源產業利益的某些共和黨“票倉”,通過放松煤炭業、礦業等傳統能源產業實現更多就業,進而兌現所謂“美國優先”的競選承諾。
2015年12月,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安排。按照《巴黎協定》,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而努力。全球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根據《巴黎協定》,美國承諾到2025年較2005年減少26%到28%的溫室氣體排放。
特朗普1日在白宮玫瑰園說,《巴黎協定》給美國帶來了嚴苛的財政及經濟負擔,美國從即日起停止落實這份“不具有約束力”的協議。特朗普表示,美國將開始協商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或者另商“對美國、美國企業、美國工人、美國人民及其納稅人公平的新協定。”在宣布將決定是否退出《巴黎協定》時,特朗普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
特朗普當日這番表態,是其上臺以來美國再一次從全球及多邊事務中主動出局,意味著美國將加入敘利亞、尼加拉瓜的行列,成為僅有的少數《巴黎協定》非參與國,還意味著美國將停止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停止向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提供資金。此前奧巴馬政府承諾提供30億美元資金,已落實10億美元。
據美國白宮發言人斯派塞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做出決定前,曾與美國環境保護局局長普魯伊特舉行會談,其中就涉及《巴黎協定》相關內容。普魯伊特對氣候變化一直持懷疑態度,他與白宮首席策略師史蒂芬·班農、白宮法律顧問唐納德·麥克加恩等人都是堅定的“退出派”。
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特朗普一直處于風口浪尖之上,他曾表示氣候變化是場“騙局”,并在競選中承諾退出《巴黎協定》。在擔任美國總統之后,特朗普提出的2018財年聯邦政府預算就提議停止向一些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項目撥款,并大幅削減美國環保局的預算。特朗普政府官員曾在發布預算報告時表示,氣候行動是“浪費錢”,“不會在這方面再花錢”。此外,在機構設置上,特朗普2018年度預算將環保署預算大砍31.4%,超過3200個工作崗位將被削減。氣候變化科學基礎研究經費也大幅縮水,美國宇航局的四項氣候變化研究項目被取消,經費規模達1億美元。
3月28日,在20多名煤礦工人和一些政府官員的見證下,特朗普簽署名為“能源獨立”的行政命令,要求美國環保局評估修改前總統奧巴馬執政時期制定的旨在減少發電廠碳排放的《清潔電力計劃》,改而擁抱以煤炭為代表的“舊”能源。這標志著美國政府能源氣候政策正式逆轉。
據報道,《巴黎協定》中對“退出”有相關規定,簽署國只能在正式加入后三年才能申請退出,一年之后退出才能生效。換句話說,盡管特朗普現在選擇對巴黎協議說“不”,美國最終退出的日子也要等到2020年11月,而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到2021年1月結束。此外,一個國家也可以選擇退出1992年的《聯國氣候保護框架公約》,并以此方式退出巴黎協議,因為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制定的。與《巴黎協定》的規定不同,框架條約的簽字國隨時可以宣布退出,一年之后生效。
社會再度陷入撕裂
從特朗普參選美國總統至今,美國社會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被撕裂的困局。在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后,美國很多地方官員、智庫學者、商業精英紛紛表示遺憾與不滿。也有媒體報道說,內陸諸州的傳統產業工作者們表示,他們并非完全反對環保,只是希望美國能簽署一份保護煤炭和石化產業利益的國際協議,不至于威脅到自己的飯碗。
在白宮內部,圍繞《巴黎協定》去留問題分為兩派。班農是“退出派”的急先鋒,另有22名共和黨籍國會參議員致信特朗普,也曾呼吁同《巴黎協定》“一刀兩斷”。他們的觀點是,兌現減排目標將有損美國企業收益并對制造業就業崗位構成威脅。而且,留下意味著《巴黎協定》會成為環保團體手中的法律籌碼,用以抵制特朗普的環境政策。
美國共和黨國會領袖也對特朗普表示支持。路透社援引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的話說,“這是對奧巴馬政府打壓國內能源產業和就業做法的又一記重拳”。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也表示支持特朗普的決定,他認為《巴黎協定》對美國不利,將對美國的中產階級和低收入群體帶來重大沖擊。
與班農等人針鋒相對的,是以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特朗普女兒兼總統助理伊萬卡為代表的“保留派”。在他們看來主張留下的一方相信,退出《巴黎協定》將打擊全球對抗氣候變化的努力,也有損美國在全球范圍的領導力。
美國媒體稱,在美國一些內陸城市,特別是老工業區,受訪者更加強調環境保護與工作崗位的平衡關系,認為特朗普兌現“美國優先”政策應該著眼于促進就業。但沿海各州的居民對氣候變暖問題比較擔心,很多受訪者反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據報道,美國60多個城市的市長1日發布共同聲明表示,他們不歡迎特朗普總統的舉動,即使總統決定退出《巴黎協定》,這些城市也會建立或加強與全世界的聯系,共同保護地球,預防災難性的氣候變化風險。
匹茲堡曾經是美國著名的鋼鐵城市,特朗普聲稱,美國人選擇他當總統,是讓他“代表匹茲堡的市民,而不是巴黎的市民”。但匹茲堡市長比爾·佩杜托卻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反駁說:“作為匹茲堡市長,我向你們保證,為了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經濟和未來,我們將遵循《巴黎協定》的指導原則。”
以科技、金融、制造為代表的美國商界也一直希望美國能留在《巴黎協定》中。前不久,多家大公司刊登廣告敦促美國政府勿退出《巴黎協定》;蘋果、杜邦、沃爾瑪、谷歌以及殼牌石油等幾十家世界500強公司發表公開信,表達類似的請求。作為少數與特朗普政府合作的技術大亨、特斯拉汽車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表示,特朗普退出協定,他將辭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職務。
從全美來看,美國民眾似乎日益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美國蓋洛普咨詢公司之前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0%的美國民眾關注氣候變化,這是史上最高水平,2016年和2015年這一比例分別為47%和37%。美國塔夫茨大學國際環境與資源政策中心主任凱利·加拉格爾援引美國耶魯大學4月一份調查結果說,2/3的美國民眾希望參加《巴黎協定》。
協定重啟談判無望
部分白宮幕僚此前曾尋求折中辦法,希望就《巴黎協定》條款重啟談判,特朗普在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時也提到了類似想法。但法國、德國、意大利三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告知《巴黎協定》“沒得重談”。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在一份聲明中說,注意到美方提出的關于重新協商的相關說法,對此,秘書處時刻準備與美國政府就此說法的含義展開對話。但聲明強調,《巴黎協定》不會因為單個締約方的要求而重新協商。秘書處表示,將繼續和各方一道努力,加速推進在各個國家和全球層面的氣候行動。
德、法、意三國領導人在共同聲明中表示,《巴黎協定》開啟的進程不可逆轉,《巴黎協定》不會重新談判,“因為它為我們的星球、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經濟描繪了一種賴以存續的手段”。三個國家從現在開始,將盡快履行為達成《巴黎協定》目標所承擔的氣候融資義務。聲明還說,對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和受氣候變化威脅最嚴重的國家,三國將更加努力地幫助它們實現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目標。法國總統馬克龍特別強調,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是不容許犯錯的,沒有什么備選方案,因為人類沒有備用的地球。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說,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對全世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全球安全的努力來說“是一件令人深感失望的事”。聲明說,2015年,世界各國達成了《巴黎協定》,因為大家認識到氣候變化已經引起極大危害,對氣候變化采取行動將帶來巨大機會。《巴黎協定》為所有國家提供了一個有意義且靈活的行動框架。《巴黎協定》中描繪的轉型已經開始了。
聲明還說,古特雷斯相信,美國的一些城市和州,還有商業界,會同其他國家一起,繼續展現遠見和領導力,努力實現低碳、適應性強的經濟增長,為21世紀的繁榮創造高質量的就業和市場。聲明說,美國繼續在環境事務上發揮領導作用非常重要。古特雷斯期待與美國政府、美國國內各方以及全球各方共同努力,為子孫后代構建可持續的未來。
氣候應對趨勢未改
聯合國以及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國際組織均認為,特朗普政府這一決定令人深感遺憾和失望。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將直接削弱全球應對氣候變暖的力度,增加了未來世界擁抱綠色經濟的不確定性。但國際社會與絕大多數國家及經濟體還將為之努力,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趨勢不會改變。
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勢必會帶來負面沖擊。聯合國屬下機構世界氣象組織(WMO)估計,美國退出后可能出現的糟糕情況是全球氣溫在本世紀結束前增加0.3攝氏度。塞舌爾常駐聯合國代表讓·羅納德·朱莫說,美國退出氣候協定將“給所有人帶來麻煩”,各國不得不付出更多努力應對氣候變化。
據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約翰·斯特曼教授指出,特朗普政府的退出決定的確有可能會引發“一連串(減排)目標侵蝕事件”。斯特曼說,首先,美國的退出給全球太陽能、風能和其他新興綠色能源行業的投資帶來不確定性;其次,美國削減對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的貢獻,其他發達國家也可能效仿美國,降低出資額度,那么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部分資金將無法落實;第三,這將強化“發達國家不率先減排,發展中國家也不應行動”的思維。
一些經濟學家還警告說,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將不利于限制氣候變化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損失。2015年,斯坦福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100年,氣候變化將使全球經濟產出減少20%。
不過,國際社會也紛紛發聲,表示即便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其他參與國也會遵守承諾,繼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人類事業。截至今年5月30日,《巴黎協定》已得到全球147個締約方批準,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82%以上。美國的退出,也不會影響協定生效的門檻。
美國伍德羅·威爾遜中心的德蘇扎認為,《巴黎協定》具備廣泛支持基礎,因為氣候變化問題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一個挑戰。他說,《巴黎協定》代表著氣候變化共同行動計劃的“前所未有的時刻”,考慮到這個協議由各國自主決定減排目標,且5年評估一次進展,各國在減排問題上具有彈性,“無論有沒有美國參與,《巴黎協定》都將繼續下去”。
歐盟氣候行動與能源委員米格爾·阿里亞斯·卡涅特表示,《巴黎氣候協議》將繼續推行下去,而歐洲將在氣候政策上起帶頭作用。歐洲將加強現有的伙伴關系,并尋求建立新的聯盟,這些盟友既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那些經濟體,也包括最易受到影響的那些島國。
最近幾天,一些國家和國際機構重申遵守和支持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協定。西班牙首相馬里亞諾·拉霍伊與同到訪馬德里的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發表聯合聲明,重申支持應對氣候變化、支持《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還同意加強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德國總理默克爾誓言,德國與歐洲乃至全世界將比以往更加果斷地團結一切力量,來應對氣候變化等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并合力戰勝困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愿與有關各方共同努力,共同維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成果。她還表示,《巴黎協定》所倡導的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相符,無論其他國家立場如何變化,中國都將繼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立足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采取切實措施加強國內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認真履行《巴黎協定》。
另據報道,正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出席國際經濟論壇的奧地利總理克里斯蒂安·克恩表示,由于美國的失望表現,歐盟眼下應轉而尋求與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國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系。 “對我們而言,對其他所有人而言,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向前邁進、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系,例如俄羅斯就是一個重要的伙伴。”克恩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近日,關于中俄兩國一共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中俄最大的 經濟合作 項目亞馬爾完成第一條LNG生產線投產,普京親自到場參加慶典活動;二是俄羅斯首次宣布將在未來1-2個月內發行6
中國幾年前就取代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的用途也越來越廣,不過,目前美元依舊是 全球 貨幣,人民幣正在一路追趕。 近日,一個好消息傳來,那就是俄羅斯打算在接
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 2018年平昌冬奧風波不斷,繼早前 國際 奧委會因藥檢問題禁止俄羅斯代表團參賽,俄羅斯運動員只能以“來自俄羅斯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參賽,美國駐聯合國大
伊朗總統魯哈尼宣布伊斯蘭國已被消滅 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洋) 經過多年艱苦圍剿作戰后, 伊朗 總統 魯哈尼 (Hassan Rouhani)昨日通過電視臺對外宣布,伊朗革命衛隊(The Revolutiona
財 經365訊(編輯 孟洋洋) 美國殺人魔——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終于死了。 加州獄政單位證實,這位曾在60年代末期率領連續殺人集團“曼森家族”的犯罪首腦,19日因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