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經過統計發現,到2016年,我國地區生產總值(GDP)5000億俱樂部的城市已經擴圍至35個,有12個城市突破了萬億元大關。不同城市之間的位次變化較明顯,東北地區的沈陽和大連由于擠水分的原因,名次下滑較多。另外,省會城市目前的發展勢頭明顯超過普通地級市。
從這35個城市的分布來看,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多,共有6個城市入圍,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徐州、常州。
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有4個城市入圍。不過入圍的城市雖然沒有江蘇多,但廣東的廣州和深圳位居全國第三、四位,都已經逼近了2萬億元大關,再加上東莞和佛山,這四個城市經濟總量之和就達到了5.45萬億元。
第三經濟大省山東也有4個城市入圍5000億俱樂部,分別是青島、煙臺、濟南和濰坊。
第四經濟大省浙江的5000億俱樂部成員達到了3個,分別是杭州、寧波和溫州。溫州是最新一個進入GDP5000億俱樂部的城市。數據顯示,2016年溫州GDP達到5045.40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顯示,東部沿海四個經濟大省粵、蘇、魯、浙進入到5000億俱樂部的城市共有17個,占據了全國的一半左右。
在這四個經濟大省之外,東部地區的福建、遼寧和河北各有2個城市入圍。
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陜西、吉林和黑龍江各1個,這些城市全部位于中西部和東北,都是省會城市。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從全國范圍來說,東部率先推進改革開放,市場化程度較高、思想更為開放、商業環境更好。東部靠海,在早期發展中,無論是交通成本還是要素成本都比較低,因此包括人口、資金、技術等各種要素資源都往東部走,不光是直轄市、省會和計劃單列市,很多普通地級市也匯聚了大量的要素資源,發展十分迅速。
在這之后,中西部剩下的要素資源則被省會城市吸收。丁長發認為,中西部的省會城市大多是所在省份的單極核心城市,省內最好的教育、文化、金融、行政等資源都匯聚于此,中西部的區域發展非均衡性更明顯,市場化程度較低,省會之外的普通地級市所能匯聚的資源十分有限,因此發展也較為有限。
在這35個城市中,目前已有12個城市突破了萬億元大關。其中2016年有南京和青島新加入到萬億俱樂部城市的行列。
相比2015年,前十名中名次發生變化的是,原本位居第九的成都在2016年超過武漢上升至全國第八。在前十名之外,長沙超越無錫是一大亮點。2016年長沙實現GDP9323.7億元,名義增速達到了9.56%,經濟總量首次超過無錫,上升至全國第13位。按照目前的態勢,2017年長沙將有望進入到萬億GDP城市的行列。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